摘要:中国环境保护部最新通报指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组已完成了11轮次督查工作。 ...
针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了11大项、32小项更加严格的标本兼治措施。
三维丝自2016年11月14日宫斗大剧开播以来,三维丝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上。对以上事件,科融环境在2017年9月11日发布的关于新闻媒体报道的澄清公告中表示,人员变动是管理团队调整,注意并未解释到底是自愿辞职还被辞职。
果然,有实力才能坚守住考验和质疑。在这前一天,神雾环保刚公告称全资子公司签订了一份价值38.59亿元的合同。律师认为,对于这起能够对公司运营产生影响的诉讼,上市公司应该披露,否则涉嫌虚假陈述。桑德国际如果不是今年6月份公告称由于公司几大主要股东持股过于集中不符合上市规则最低公众持股量的规定,或许忘了2015年被做空机构爱默生盯上而遭受长达一年又一年停牌的桑德国际。科融环境按理,科融环境下半年发展还算顺利,6月份与叶县人民政府签署5亿元环境治理框架协议,以及与河南水利投资集团签署200亿海绵城市建设等战略合作协议,还拟3.85亿元收购危废处理企业江苏永葆环保70%股权,下半年一展身手的机会即将到来。
在7月14日,神雾环保和神雾节能又纷纷跌停,两家公司分别以预计有重大事项发生和拟披露重大事项为由申请停牌。而截至目前为止,科融环境方无任何消息传出。田为勇表示,与往年相比,今年京津冀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方向更加明确,工业企业稳定达标,两散整治,错峰生产。
上报已完成整改的河南省滑县永达公司王庄镇养殖基地、滑县王庄镇建民新兴建材厂锅炉尚未拆除。错峰生产措施必须执行。散乱污今年9月底前清理完成从8月底开始到今天上午,京津冀区域的北京、石家庄、保定等城市先后出现过不止一次的短暂重度污染过程实际上,无论对大企业还是小企业,环保部门都是一视同仁严格依法查处,决不搞看客下菜。
这同样给人一种环保督察只抓中小企业不抓大企业的错觉。环保部门对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就是应当零容忍,无论对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要一视同仁严格依法查处,决不搞看客下菜。
环保风暴正越演越烈,有舆论认为,环保督察只针对中小企业,而放过大企业。中央环保督察组在各地督察中,受理的信访投诉基本上都是由中小企业引起的。一刀切确实存在 但不能怪环保督察持续开展的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目前已实现31个省(区、市)全覆盖。每一个企业都要严格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合法排污、守法经营,谁都不要罔顾事实鸣冤叫屈,企图让政府放一马。
由于环保部门力量有限,长期处于小马拉大车的超负荷状态,对查处或根治中小企业、特别是那些惯于与环保部门打游击战的小企业的环境违法现象,常常是有心无力。这一种看法,显然是片面的,不符合环保督察总体事实,需要加以澄清。实际上,各级环保部门在环境管理中,始终坚持把所有有污染物排放的企业全部纳入监管范围,而且对排污大户还实行重点监管。但不应将这笔账记在中央环保督察头上。
由于针对问题抓整改,给人的感觉便可能是环保督察只抓中小企业不抓大企业。之所以产生这种抓小放大的不实舆论,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信息不对称,公众对环保执法监管与督察的具体情况不了解。
而大量的中小企业,特别是与群众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企业,往往都在居民小区旁、在群众身边,环保部门的执法行为公众更容易看得到。中小企业数量多、分布广,相当一部分位于工业集中区之外,离老百姓近,虽然单个企业污染物排放量不大,但排放扰民较多,群众反映较突出。
还有一种情况是,一些环境违法的中小企业受到处罚后,利益相关者别有用心地传播不实信息,故意把水搅浑,混淆视听,用这种消极的方式对抗中央环保督察和监管执法。中央环保督察来了,只好运动式地狠抓一阵,猛药去疴。大企业往往位于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各类工业集中区,即使不在工业集中区内,与普通群众也有一定距离,环保部门对大企业的监管执法行为群众往往看不见、不知道。各地情况表明,中央环保督察有力推动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切实提高了地方党委政府对环保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地方确实存在着方法简单、粗暴执法、一刀切的问题。也有一些地方平时比较重视抓大企业,对存在诸多环境问题的中小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疏于管理。
但当前也有一种舆论认为,环保督察只针对中小企业,而放过大企业。整改环保问题,是偿还以前粗放式管理的欠账,弥补过去没有依法监管的缺课,不能由此得出中央环保督察抓小不抓大的结论。
如将污染源企业分为国控和省控重点监控企业与一般企业,对重点监控企业在线监测、数据上传、监督性监测频次、信息公开、排放标准、信用评价及联动惩戒等方面的要求,都大大严于一般企业。群众往往更相信自己眼睛所看到的,相信有图有真相,由此可能产生误解,以为中央环保督察及环保部门欺软怕硬专拣软柿子捏。
在如此监管之下,大企业的环境行为普遍比中小企业规范例如,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如果以污水处理总量为480亿立方米计算,那么,含水量为80%的污泥就高达3000万吨。
因此,也直接给水体、土壤和大气带来了二次污染。污泥处理需要无害化、稳定化、减量化、卫生化及资源化处理处置,这五化都需要先进的技术来支撑。技术、装备待提升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当前,我国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已有污泥干化焚烧法、污泥碱法稳定和干化法、污泥好氧消化法、污泥石灰除臭灭菌法、污泥好氧肥料法等技术。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戴晓虎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污水处理过程中,30%-50%的COD和40%-70%的有机物会转化到污泥当中,这部分非稳定状态的污泥很容易再次引起生物反应,对环境造成污染。
通过业内人士的分析可以确定,当前,在处理处置污泥中,由于技术等方面还不完善,也造成了污泥处理处置难以形成产业化。记者注意到,早在2015年,住建部曾对城镇污水处理所产生的污泥处理做过一项调查,该项调查结果显示,经过了制造建设、焚烧、制肥、卫生填埋等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56%。
针对污泥处理处置,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另据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污泥处理能力约为1300万吨/日,全国污泥处理率仅达到33%,有67%左右的污泥没有得到无害化处理处置,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污水处理率逐年增加。深圳市固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长臣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由于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能力不足、技术滞后,也导致了大量的污泥没有得到规范化的处理处置。
除了技术层面要不断创新提升外,污泥处理处置行业还需要哪些方面来支撑呢?高长臣认为,政府部门也要提高污泥生产单位对污泥无序处理处置危害的认识,减轻政府对污泥处理处置的经济压力,依据地区污水含固率标准和谁制造污泥谁出钱治理的原则。然而,国家在污泥处理处置方面的政策越发趋严下,污泥处理处置现状仍堪忧。另外,重点推广先进高效低能耗污泥脱水、城镇污水处理厂及工业废水处理设施污泥处理处置等重点领域开展应用示范。高长臣告诉记者,虽然污泥是浓缩的污染源,但是,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钾、硝酸盐和生物质资源,这些物质没有得到资源化利用其实也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日前,污泥处理处置行业再次迎来政策力挺。我国重水轻泥的现象严重,污泥产量增长迅速,年产已经超过4000万吨(80%含水率),而不同区域污泥泥质复杂、差异大、含沙量高。
《指导意见》指出,主要目标之一是到2020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培育十家百亿规模龙头企业,创建百家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规范企业,打造千家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形成若干个带动效应强、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环保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10000亿元。据资料显示,不少城市的污水处理厂因污泥处置不及时,不合理,造成污水处理系统污泥滞留、厂区污泥堆积,造成污水处理不达标的现象。
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是,污水在处理过程中也产生了体积量大的污泥。那么,污泥处理处置缘何普遍不高呢?在高长臣看来,由于极个别地方官员对污泥危害认识程度不够,很多经济落后地区污泥处理补偿费用极低,只够污泥运输费用,没有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费用。